凯龙股份停产

  • 华道生物董事长余学军:破局“天价药”和产业技术“卡脖子”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凯龙股份停产 > 新闻动态 >

华道生物董事长余学军:破局“天价药”和产业技术“卡脖子”

发布日期:2025-07-07 06:43    点击次数:189

  在6月27日举行的2025上海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论坛上,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道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学军发布了题为《中国可及性细胞药物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

  “华道生物的使命就是做老百姓用得起的药,这也是公司取名‘华道’的寓意。”余学军表示,华道生物计划于今年内申报首款药物的上市许可,并争取在2026年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药物上市。待药物成功获批,公司将把所有产业技术开源、成本共享。余学军希望更多科学家能利用华道的产业技术,开发出更多针对不同肿瘤的细胞药物。

  余学军曾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科医生,后投身细胞药物创业。据他介绍,细胞药物在血液病领域率先取得突破,2012年,全球首例接受CAR-T疗法的患者被治愈,自此,全球CAR-T细胞治疗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华道生物自2014年启动研究,2015年便开展了临床治疗,为一位复发的19岁白血病患者实施治疗,至今已近10年。目前,该患者依然健康,成为细胞药物疗效的有力见证。

  然而,细胞药物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上市的细胞药物品种中,中美两国在研发上占据主导地位,但药物价格让众多患者望而却步。”余学军说,自2021年中国首款CAR-T药物上市至今近四年,累计治疗患者不足千人,而每年待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却有20多万人。CAR-T细胞药物昂贵,企业无自主定价权,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究其原因,产业技术“卡脖子”是关键。目前,中国细胞药物产业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生产系统。昂贵的生产系统导致国内企业年产能有限,目前暂无企业每年治愈患者能够突破300个。

  “只有当产业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药物定价。”余学军认为,中国企业应努力实现产业自主可控和药物自主定价。

  华道生物聚焦细胞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生产设备、生产试剂、生产耗材等产业技术。2021年,公司完成一期临床后,又花费两年时间全产业链技术的变革升级,并在2023年获得国家许可后启动首款药物的二期临床,目前已完成二期临床。



相关资讯Related Articles

  • 日本U20与埃及U20在世青赛小组赛激烈交锋,展现传控与反击之争

    2025-10-12

    北京时间 9 月 28 日 4:00,世青赛小组赛迎来亚洲技术派与非洲力量派的巅峰对话 —— 日本 U20 对决埃及 U20。前者近 10 场 2 胜 5 平 3 负,以 13 粒进球展现传控创造力,却因 15 个失球暴露防线隐患;后者 3 胜 4 平 3 负的战绩背后,是 9 球 11 失球的 “攻强守弱” 特质。这场 “细腻渗透 VS 快速冲击” 的较量,不仅关乎小组晋级主动权,更将印证两种足...

  • 最高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

    2025-08-20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依法规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依法规制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依法审理科技领域的垄断纠纷案件,准确认定知识产权正常行使行为与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界限,保障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助推统一大市场建设。...

  • 华道生物董事长余学军:破局“天价药”和产业技术“卡脖子”

    2025-07-07

    在6月27日举行的2025上海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论坛上,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道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学军发布了题为《中国可及性细胞药物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 “华道生物的使命就是做老百姓用得起的药,这也是公司取名‘华道’的寓意。”余学军表示,华道生物计划于今年内申报首款药物的上市许可,并争取在2026年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药物上市。待药物成功获批,公司将把所有...

  • 侨银股份获不超2亿流动资金贷款

    2025-06-25

    (原标题:侨银股份获不超2亿流动资金贷款) 雷达财经 文|冯秀语 编|李亦辉 6月20日,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973,证券简称:侨银股份)公告,公司近日与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签署授信额度合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期限不超过12个月。公司及子公司靖州侨银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涟源侨银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应收账款为上述融资提供质押担保,公司以其名下房产提供抵...